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文  English
罗慧蕙—博士研究生


对我而言,从接触“文化产业和艺术管理”这个专业,到对该专业感兴趣,并从而投身于这个行业中的整个过程是一段意外却出奇有趣的经历。回看2008年,我还是一位不安分的本科二年级生,虽然学习着经济新闻专业,却对“采、写、编、评、摄”缺乏兴致,一心向往着金融、经济等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新闻采访课上,老师提及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我们好好学习投身传媒行业,这算是激起了我对文产的好奇。

本科毕业后,进入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主要参与项目管理和与外方的商务往来交流谈判。这一年中,工作虽然不错,但心里面对文产和艺管的向往却越发强烈。不断想起小时候去剧院看舞剧《飞天》时的热泪盈眶,与朋友一起布展看展时的欢心愉乐。于是,在积累了一定的英语实践经验后,我申请了去文产发展较早且蓬勃的英国留学。

2014年11月我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所学的专业是“创意文化产业管理”,其中涉及的课程有创意文化产业介绍、文化营销、创意品牌管理、文化产业领导与管理、艺术节日节庆管理、赞助与慈善等等。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是艺术组织的品牌建设的有效性,从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角度考察了受众对艺术组织的品牌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组织本身制定的形象是否存在差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文产有了理论上的了解。

利用假期和空余时间去各文化园区、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剧场的“瞎逛”以及与老师的“闲聊”,帮助我对现实进行了解。其中,对我冲击最大是:应对金融危机时,政府最大幅度削减的是对文化产业和艺术部门的资金支助。这对于7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支助的英国文化机构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一些小的文化艺术机构就此消失。业界对于艺术公共资金(public funding)也有着许多争论。有的认为这能帮助文化艺术机构适应市场,有的则认为这也许会文化单一化,还会让大众了丧失了平等享有文化的权利。

回国后,有幸参加了研究基地的“中法文化管理人员交流活动”“中英表演艺术高级管理人才交流研讨会”等活动,也利用周末时间去了解中国文化市场。我发现在国内文产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来源问题,还有文化艺术与商业之间的矛盾性问题。于是,这激发了我未来研究的方向,我想研究中国文化艺术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文化艺术机构是否会因为资金来源结构不同,而影响其组织宗旨的不同?其产出的作品是否会存在不同?其资金支出去向是否不同?受众更愿意赞助或捐赠哪种资金结构的组织机构?等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是我十分渴望找到回答并探寻相应解决方法的现实问题。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为我今后从事文化产业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为行业发展增添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上一篇:刘程林—硕士研究生
下一篇:林立敏—博士研究生


返回上一页

基地概况

基地介绍
组织机构
理事会
学术委员会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文化部项目

合作项目

ILSSA
调研会
合作实验室

研究团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文化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