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科是读外国语文学,我开始接触到戏剧。在我决定以剧场为研究方向后,便前往美国的马里兰大学研读剧场与表演研究的硕士学位。表演研究是个新兴领域,强调展演性的行为。因此,我一直期望可以跳脱文本,将所学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上。在硕士毕业后,我在纽约的剧团实习,担任艺术管理的工作。尽管剧团重心在跨文化的演出,然而比起单纯的文本解读或艺术鉴赏,我对剧团背后的战略以及文化政策对剧团营运产生的影响更有兴趣。也因此,我开始专案研究员的工作,负责区域性的剧场产业调研以及拟定发展战略。宏观的研究让我学习到从经济面向来探讨文化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因为开始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剧场生态。在一番观察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个生气勃勃、有著学术与实践等同机会的环境。而我将当时的调研写成论文发表后,也明白自己对剧场产业的学术世界更有兴趣。于是,我获得了奖学金,决定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接受导师的教导。
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与经验帮助了我成功录取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特别研究员。在美国调研期间,身处在欧美文化现象为重心的学术圈,我却屡屡能够以亚洲的论点质疑这些说法,甚至以英语编导、挑战西方经典的剧作,并能够在耶鲁的戏剧节上演。除此以外,此次美国的田野调查直接对应了当前文创产业的需求:营利性剧场的运营模式。一直以来,百老汇都是戏剧产业的龙头指标,但其产业透明程度低,难以得知其内部运作方法。尽管如此,在耶鲁调研期间,我融入当地剧场生态圈,甚至参与了目前演出的百老汇剧目排练以及东尼奖得主制作人的企划。能获得这些第一手资料,都是因為导师在我临行前叮嘱我,理论与田野调查须达到平衡。这些成果除了我的博士论文可从中获益,也期望可为国内戏剧产业运用。回顾入学以来,从摸索方向到开始看到努力的成果,接下来除了积极在国内贡献,也期许自己在国际上更加展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