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文  English
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召开
学习工作会议

10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召开学习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文化外交领域和对外文化交流行业的资深特聘专家舒晓、白阳、车兆和、张宇、尹亚利、王宝义、韩孟堂、谢大京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林一教授主持。



会上,各位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驻美国、澳大利亚使馆前公使衔文化参赞,原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党委副书记舒晓指出,文化传播的核心问题是内容的选择和传播效果的评估。他强调,传播内容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避免传播不合时宜的文化元素。舒晓建议基地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拓展视野,自然人的流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基地应加强对这些自然人流动的研究,探索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机制。同时,文化传播的效果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检测机制,不应仅依赖媒体报道,而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目标设定、对象研究、成本考量和实际效果检验,需要通过多渠道、多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舒晓建议,基地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评估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



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驻奥地利使馆前文化参赞白阳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小康社会到树立大国形象,这些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他回忆起1975年在德国的经历,当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但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实现了许多曾经不可想象的目标,这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动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外文化交流在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白阳建议,基地应加强相关部门的互动,了解政策需求,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为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提供有力支持。他特别强调,学术交流的效果更为持久,影响力更大,基地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互动,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前文化参赞车兆和指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他强调,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还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车兆和提到,宋朝虽然在经济和文化上达到了高峰,但因军事力量薄弱而屡遭外敌侵扰,这提醒我们,文化发展必须与军事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他引用肯尼迪的话:“只有当我们全副武装时,才能确保我们的武器不被使用。”强调中国必须全面发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车兆和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协同发展。他呼吁大家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顾问原副会长张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他强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但大国与强国之间略有区别,如今,中国正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国,这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不仅需要加强国内文化建设,还需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国际传播力。张宇特别提到,国际传播已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他建议,基地在未来十年的工作中应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题,特别是在国际传播和全球南方合作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更多国际传播人才,推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驻保加利亚使馆前文化参赞尹亚利指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后,深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目前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他认为,基地应加强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特别是在评价体系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以衡量传播效果。他建议基地在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对外传播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他还强调,新媒体和短视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这些形式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接收习惯。最后,尹亚利指出,语言翻译能力的建设是国际传播的关键,高质量的翻译能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他鼓励基地的同学们深入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国家的文化发展贡献更多思想和成果。



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驻摩洛哥、约旦使馆前文化参赞王宝义结合自己在阿拉伯世界30多年的工作经验,强调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文化设施的大幅改善,尤其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他提到构建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性,每个地方都有与文化底蕴相关的地标和符号,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他还提到,央视的阿语节目近年来有了明显改进,通过采访在中国创业的阿拉伯年轻人,用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效果非常好。王宝义建议,基地可以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世界的学术交流,邀请更多来自第三世界的专家学者。北大的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更多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他认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新的思想和研究课题,推动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前文化参赞韩孟堂指出,文化复兴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应推动文化建设与国家实力的同步发展。然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出去仍然是一个挑战。他举例说明,虽然中国在海外有一些文化传播渠道,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中央电视台的海外频道在很多国家的覆盖率不高,实际观看人数很少。相比之下,一些针对当地华人社区的文化节目却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反响。韩孟堂建议,基地可以通过研究和提出建议,帮助国家完善对外传播体系,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提高文化产品的传播效率,加强对文化创作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此外,他还提议,应增加对对外传播的资金支持,包括中央和地方媒体,以扩大传播渠道和影响力。



中国音乐学院前副院长、教授谢大京指出,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但在国际形势紧张和不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守正创新显得尤为关键。他认为,基地应积极发挥作用,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也要开放包容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他强调,基地不仅要培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还要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高端智库,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在具体措施方面,谢大京提出了两个关键词:守正创新和跨界融合。守正创新意味着坚守文化根基和艺术本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理念,同时吸收国外优秀文化,不断创新。跨界融合则指跨文化、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升艺术表现力,促进艺术与科技、商业、旅游市场的有机结合。

此外,与会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到日常工作学习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和守正创新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上一篇:国际学员深度文化浸润:古韵今风交织的多彩体验
最后一页


返回上一页

基地概况

基地介绍
组织机构
理事会
学术委员会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文化部项目

合作项目

ILSSA
调研会
合作实验室

研究团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文化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