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CACIE(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3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第三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国际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上海戏剧学院共同承办。
本届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本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以“突破·联通:共聚教育的力量”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000名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及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本次年会不仅强调教育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上的基础性作用,而且提倡让教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致力于通过教育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第三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以“艺术教育与城市发展”为主题,体现了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及艺术教育在全球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在全球化背景下,本次论坛为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城市文化繁荣提供了新思路,开启了教育引领未来的新篇章。
上午9点,论坛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林一教授主持。林一教授表达了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各承办单位、专委会各会员单位的深切感谢,对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进行了隆重介绍,并对与会专家、各地会员单位代表及文化艺术产业界的同仁们致以热烈的欢迎。
郁云峰秘书长致辞
论坛首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郁云峰致辞,他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本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造福社会、改变世界。他提出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灵魂,强调要通过艺术教育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突破,实现联通中外,联通线上、线下,联通不同群体,联通双边和多边各种关系,以实现教育的深远使命。最后,他表达了对参会嘉宾们的热烈欢迎与感谢,以及对未来持续合作与交流的期待。
Francois Colbert院士致辞并接下来做主题发言
杨扬教授致辞并随后做主报告发言
随后,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学会主席Francois Colbert院士、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杨扬分别发表了开幕式致辞。两位专家从艺术教育的实际案例出发,提出艺术教育不仅是艺术机构的职责,更是所有文化和教育组织共同的使命。艺术教育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连接不同文化和国家的重要桥梁,应加强国际艺术教育的交流合作,不断促进各文明交流互鉴。
林一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做闭幕致辞
最后,林一教授强调了艺术教育在全球文化交流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指出,随着中国城市艺术风貌的崛起和中国元素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强,艺术已成为展现城市文化记忆、精神风貌及其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关键桥梁。此次论坛主题“艺术教育与城市发展”是对年会主题的深入探索,期望本次论坛为全球艺术教育和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开幕式的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在现场进行了合影留念,随后论坛转入“艺术教育与城市发展”专题研讨环节,由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部主任沈亮教授主持。
沈亮教授主持专题研讨环节
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杨扬教授首先发表了主报告,题为《中国式的现代戏剧教育探索与城市的联系——以上海戏剧学院的经验为例》。他指出,城市环境孕育了上海戏剧学院这一艺术教育机构的诞生与发展。同时,上海戏剧学院以其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国际艺术节和大型文化活动,反哺社会,引领并示范了城市精神,推动了上海城市文化的构建与发展。这一过程中,上海戏剧学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和学科特色。
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学会主席Fancois Colbert教授在其演讲On the Importance of Arts Education for Managing Arts中,深入分享了他所创立的国际艺术管理硕士项目,此项目不仅在7个国家成功实施,还极大地促进了跨国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该项目中,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学生们汇集到一起,前往各国进行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这是他们深入理解各国文化特性和艺术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艺术教育全球视野和实用性的重要渠道。
张尧教授主题发言
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尧教授以《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播》为题发言。他强调,艺术教育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和审美自信是艺术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他以国家大剧院为例,展示了国家大剧院在推动公共艺术教育、促进艺术资源整合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不仅促进了艺术的广泛传播,也体现了艺术教育在推动文化进步和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价值。
董宁女士主题发言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以《舞台艺术中的城市文化精神为题》发言。她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独特的城市印记和城市精神。她对2023年北京演出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讲述如何通过艺术教育与创作将北京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及创新文化有效结合,生产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她强调,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北京城市精神的再现,也是对这个时代的记录和传承。
袁禾教授主题发言
北京舞蹈学院二级教授袁禾以《孔子乐舞美育思想对提高城市文化的启示》为题发言。她深入解读了孔子的乐舞美育思想,并认为该思想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她强调,应大力推广以音乐和舞蹈为主题的艺术普及教育,从而提升市民人文素质,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国际合作人才。
Philippe Cinquini教授主题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Philippe Cinquini以Les Beaux-Artset la Ville: unehistorie de patrimoine et de création为题发言。他从历史学和艺术史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建筑在理念与实践间起到的纽带作用,还提到了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他指出,一个城市的美术学院不仅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更能推动艺术与城市文化的相互滋养,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艺术创新的融合。艺术教育不仅是提升个人审美和艺术素养的手段,也是城市文化发展和艺术创新的动力源泉。
娜木拉教授主题发言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教授以《将音乐教育作为连接国际青少年心灵的桥梁》为题发言。她分享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部分国际合作案例,指出音乐教育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起到推动国际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重要作用,在城市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积极角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持续优化和创新音乐艺术教育等活动形式,推动不同国家间、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互促。
王川教授主题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川教授以《视觉记忆:城乡变迁、影像档案与文化建构》为题发言,以他为北京通州区政府所做的“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项目为例,分享了团队为期2年的工作过程与经验感悟。他讲述了团队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时面临的难点,探讨调研和创作中如何协调需求、艺术表现与科技手段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城市规划和文化建设之间复杂的互动作用。
杨波教授主题发言
鲁迅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波教授以《艺术教育与城市发展刍议》为题发言。他分析了城市更新的概念,从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代中国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阐释,突出城市更新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和问题。他强调,文化导向型的城市更新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在艺术教育方面,应积极提倡和促进校企、校地、校管合作,各美术学院应利用自身资源,支持和促进城市的文化转型与升级。
姚金凤女士主题发言
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制作人姚金凤以《高校剧团——连接校园与城市的文化纽带》为题发言,她回顾了中央戏剧实验剧团自1938年起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剧团目前完成的部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介绍了这些作品在各城市演出获得的积极反响。她认为,此类演出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剧团是连接校园与城市的文化纽带,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
随着专题探讨的落幕,“国际艺术人才计划”圆桌论坛在鲁迅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波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论坛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备优秀跨文化传播能力的艺术人才,共促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国际艺术人才计划”圆桌论坛一
圆桌论坛一演讲中,中央民族歌舞团民乐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马兰花强调了艺术的无国界特性,着重讨论了文化交融的重要性,指出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生命力与传承力需通过交流和融合来强化。她呼吁年轻一代在新时代积极发挥作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作出贡献。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附属艺术学校校长、国家一级演员侯国栋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转型,强调了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对于地区和国家的重要性。他还以他多元的职业经历为例,阐释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在跨界融合与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绵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淑月以个人经历为例,强调了文化和艺术在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精神协同”,并用“双向奔赴”一词生动形容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呼吁在全球化时代更加深入地探讨和实践文化艺术的融合与进步。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赵乐以自己在大湾区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为例,探讨了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分享大湾区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剧场联盟的经验,她指出艺术不仅反映城市的文化深度,还是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许多提到,受周文中先生及林一教授启发,她在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道路上,领悟到了创新与传统的和谐共存。她正致力于将人工智能融入艺术管理研究,在数据分析和神经美学中解锁审美与智能的新维度。
“国际艺术人才计划”圆桌论坛二
圆桌论坛二演讲中,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管乐结合自己在戏剧表演、戏剧创作和戏剧教育等方面的经验,阐述了戏剧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深远影响。她强调,戏剧教育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更是塑造儿童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对其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青年作曲家、东方文艺复兴信息科技公司总裁林莫樵提倡将高等院校审美教育理念普及至社会,提高公众对艺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她指出,随着数字化听觉产业的迅速发展,大众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品味亟待提高,中国乐派与现代数字音乐的结合也亟待突破。
中央歌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苓涓指出,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艺术家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应积极进行跨国、跨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创新理念。此外,她对中国原创歌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影响表达了积极期待。
北京国韵方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阎晓丹提倡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实现联通,通过艺术创作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认为,历史与当代视角的结合可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强调学术和机制创新对于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中央民族歌舞团文学撰稿张安琪以“之间”为关键词,探讨了年轻学者与资深导师之间、新老一代之间在全球文化传播中的接力和使命。她强调,年轻一代应快速提升自身能力,总结教育经验,汇聚国际未来艺术教育的主导力量。
圆桌论坛结束后,林一教授为论坛致闭幕辞。她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概述与总结。她指出,论坛的核心宗旨在于为搭建交流平台,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促进中国方案在全球文化交融中的积极作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圆满落幕,期盼明年再聚首,共话未来。
合影